日本內政部與通信部計劃開發一套通信系統,意在保護其衛星免受網絡攻擊影響。這套防黑客衛星系統將利用動態數據加密機制保護各衛星間與衛星至地面接收站間的傳輸過程。

據美國紐約州水城市地方媒體《水城每日時報》報道,根據擬定之計劃,日本政府的目標是建立一套安全的通信網絡,旨在為日本提供獨特的國內安全通信網絡,同時刺激市場對于私營性質航空航天行業的投資。
作為一個極具野心的項目,這套防黑客衛星系統由日本國家信息通信技術研究所負責牽頭——該機構隸屬于通信部,并將在項目中引入多個政府機構、行業與學術組織。其目標是在未來五到十年內實現這套系統的商用化,通信部方面則將逐步制定一套方案以確保由私營部門(包括各企業與組織機構)運行的安全通信系統能夠實現行業優勢與成本效益。
關于這套防黑客衛星系統的最終決議將于今年夏季完成,而相關研發工作的資金則將被納入2018財年的預算規劃。

網絡攻擊活動已經成為衛星通信領域的嚴重威脅,特別是衛星系統已然成為數字化社會當中至關重要的組成部分,幾乎各個行業皆需要依賴于其服務。因此,衛星系統的安全保障也開始被納入到全球各國政府網絡安全戰略當中并作為支柱性要求存在。
網絡攻擊者正對衛星運營商構成日益嚴峻的挑戰,特別是考慮到商用衛星在安全水平方面相較于軍事衛星往往存在巨大短板(關注E安全微信公眾號EAQapp)。安全研究人員們正高度強調針對衛星系統的攻擊活動可能造成的嚴重影響,同時敦促立足設計層面向其中引入更多安全防御機制。
衛星系統使用無線電波與地面基站進行通信,而黑客對此類內容進行攔截后很可能導致不可預知的嚴重后果。而有能力對加密數據進行解碼的黑客,甚至能夠竊取信息、篡改信息內容甚至獲得對衛星的控制權。
針對衛星的網絡攻擊包括:干擾、欺騙以及攻擊通信網絡,或以控制系統或任務包為攻擊目標,甚至可以攻擊地面基礎設施,比如衛星控制中心等。針對太空基礎設施 的網絡威脅包括:國與國之間的軍事行動、資源豐富的犯罪組織尋求獲得經濟利益、恐怖組織宣傳以及個人黑客想要炫耀技巧等。
各國政府則需要認真考慮民族國家支持型攻擊者、犯罪集團乃至單一黑客發動之相關網絡攻擊威脅。據稱國家資助型黑客曾分別于2007年到2008年對美國的兩顆衛星進行干擾,且通過挪威地面站進行通信接入。這兩顆衛星的主要功能在于進行氣候監測。
當時,黑客們“對Terra AM-1衛星進行了全部入侵嘗試”,但并未對其進行控制。一名獲得了控制權限的攻擊者甚至能夠“拒絕、降級或者偽造乃至利用其它方式對衛星傳輸數據進行操縱”,或者簡單采取破壞性操作及其它方式破壞衛星本體。

去年8月,我們中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了世界上第一顆量子通信衛星“墨子號”,這項技術將有助于建立太空與地面間的“防御性”通信體系。
日本政府此次公布的項目計劃在衛星上安裝一套代碼生成器,并利用其對數據進行動態加密。
動態代碼將利用光束形式發送至地面基站。由于采用動態加密機制,因此黑客即使能夠攔截傳輸內容,也很難成功實現數據解碼。
這套代碼生成器為一個小型立方體(每邊長約10厘米),能夠被輕松安裝在發射企業開發的每側邊30到40厘米的微型衛星之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