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閘蟹中為什么會有二噁英?
其實,這已經不是大閘蟹第一次被檢測出二噁英超標了。
2017年,中國臺灣地區也發現兩起大閘蟹二噁英超標案例,均由湖南引進。
臺灣地區檢測大閘蟹二噁英含量皆因2016年香港地區驗出大閘蟹二噁英超標。
2016年11月,香港特區食品安全中心公布,在兩個大閘蟹樣本中發現二噁英超標,分別超標0.8倍和5.2倍。
這一事件在當時也引起輿論一片嘩然,大多數人普遍認為二噁英污染存在于空氣中,沒想到食物中也會存在二噁英。
事實上,人體內90%以上的二噁英都是通過食物攝入的,那它是怎么進入食物和人體內的呢?
二噁英這類物質沒有什么商用價值,主要是人類工業活動的副產品。
各國二噁英的排放來源并不相同,中國二噁英的來源主要是:金屬冶煉、發電和供暖以及廢物燃燒。
圖片來源:香港特區食品安全中心
二噁英經由空氣散播進入環境,污染水源、土壤和植物。
而人類飼養的動物、魚類等等吃了這些受污染的植物和土壤,二噁英就在體內不斷累積。
大閘蟹二噁英超標,很可能是因為水體環境受到污染,水體、顆粒物、水草通過食物鏈傳導,富集到大閘蟹體內。
而且蟹是底棲生物,比魚類更易接觸湖底的淤泥,受污染的機會較高。
由于二噁英特別容易溶于脂肪,所以肉類、家禽、魚類、奶類以及蛋類是人類攝入二噁英的主要來源。
也就是說,在大閘蟹身上,最美味的蟹黃、蟹膏,也是二噁英含量最高的部位(如果大閘蟹二噁英超標的話)。
另外,由于螃蟹的生命周期很短,所以二噁英來自飼料的可能性也比較大。
比如前幾年的德國雞蛋二噁英污染事件就是因為飼料中添加的脂肪酸被污染,而污染源頭是裝過化工原料的塑料桶。
大閘蟹二噁英超標還有一種可能是在流通環節。
一些地方黑板蟹沒有白板蟹賣得好,這促使很多商家人工給蟹底板洗白。
有用鋼刷洗白,但如果用化學藥物洗白,二噁英指標就可能出現超標。
在沒有種植水草清潔水環境的水域養蟹,蟹底板自然就會發黑,這是藻類和淤泥附生引起的,屬于正常現象
超標大閘蟹對人體威脅有多大?
二噁英是毒物,這是不可否認的。
世界衛生組織旗下的國際癌癥研究機構將其指定為第一級致癌物質。
除了致癌,當二噁英一次性攝入劑量過大時,還會引發急性中毒,癥狀有急性肝功能損害、全身性皮膚損害等。
比如,烏克蘭反對派領導人尤先科在2004年突得怪病,面目丑陋,其實就是中了二噁英的毒。
而長期攝入二噁英,也會對人體產生不良影響。
二噁英對免疫系統、生殖功能、內分泌功能以及中樞神經系統都有傷害。
還有一些研究發現,二噁英與人類的糖尿病、甲狀腺功能異常和心臟病有關。
入住人體之后的二噁英也大部分儲存到脂肪中,以非常非常緩慢的速度排出體外。
人體要用7年左右時間,才能將體內存有的二噁英量的一半排出體外。
人體攝入的二噁英主要來自動物性食品
當然,很多科普作者都會說一句話:拋開劑量談毒性,都是耍流氓。那二噁英有沒有所謂的“安全劑量”?
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世界衛生組織聯合食品添加劑專家委員會制定的二噁英安全參考值(即每月可容忍攝入量(PTMI))為每月每公斤體重70皮克毒性當量。(1皮克相當于相當于1萬億分之1克)
1個60公斤重的成年人每月攝入的二噁英不超過4200皮克就沒事,歐盟的建議則是3600皮克,更嚴一點。
在聯合國標準的“安全耐受量”下,普通人能吃幾只大閘蟹呢?
香港地區食品安全中心曾于2011年公布了一份膳食研究報告,報告的結論中提到:
攝入量一般的市民每月從膳食中攝入二噁英類物質為每公斤體重21.92皮克毒性當量,攝入量高的市民則為59.65克毒性當量。
而根據香港地區食品安全中心的測算:對于絕大多數成年人,四兩重的污染大閘蟹吃了14只的話,就越過了安全紅線。
而如果本身就是二噁英類物質攝入量高的人,在大閘蟹季吃3只大閘蟹就會超過安全紅線。
所以,對于大多數普通人來說,每年吃幾只大閘蟹嘗嘗鮮還是沒問題的。
對于敏感群體,比如孕婦來說,最好還是不要吃,不是反科學,而是重金屬和二噁英含量都是未知狀態,對敏感群體的風險并不小。
烏克蘭前總統尤先科曾遭遇二噁英中毒
為什么中國沒有食品中的二噁英限量標準?
全世界針對食物中二噁英含量制訂限量標準的國家和地區并不多,香港和臺灣地區都是參照歐盟標準執行或者制訂自己的標準。
雖然中國已經建立起了二噁英的檢測方法和規程標準,即GB5009.205-2013《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中二噁英及其類似物毒性當量的測定》,但并未制定二噁英在食品、飼料中的限量標準。
有專業人士認為之所以沒有制訂限量標準:一是成本高,二是緊迫性不強。
成本高確實是現實問題,現在檢測一個二噁英樣本大約需要一萬元左右,比其他項目的檢測要高出很多。
而緊迫性問題,十幾年前還可以說緊迫性不強,現在情況已經發生一些變化了。
中國僅發布過2004年的二噁英排放數據,當年各類排放源二噁英類排放總量為10.2kgTEQ,在全世界處于中等水平。
十幾年過去了,很多科普二噁英污染的文章引用的仍是這一數據,也是因為只有這一數據可以引用。
但是在這十幾年里,中國的有色金屬產量從1397.85萬噸增長到2016年的5283.2萬噸,增長3.78倍。
鋼鐵產量從2004年的28291萬噸增長到2014年的82270萬噸,增長2.9倍。
而金屬冶煉是中國二噁英最主要的排放源,同時,排名二三位的發電和廢物燃燒,在近些年也有不小的增幅。
北京大學2008年的一份研究(《深圳地區二噁英排放清單估算及環境行為模擬》)顯示,2006年深圳地區成人每日膳食攝入二噁英量為2.43(pgTEQ/kgbw.day),超過世界衛生組織的安全標準70 pg TEQ/ kg bw/月(合計2.3 pg TEQ/ kg bw/day)。
另外,根據對12個省、市、自治區的母乳監測數據進行比較發現,2007年母乳中總二噁英類物質含量為5.4±2.0 pgTEQ/g脂肪;2011年母乳中總二噁英類物質含量為6.7±2.8pgTEQ/g脂肪;大多數地區的母乳樣品中含量呈顯著上升趨勢,2007-2011年平均上升約24%。
確實不應該忽視二噁英的威脅了。
二噁英的檢測成本確實很高,但是應該通過事前的調查研究,對容易富集二噁英的產品制訂相關標準,并實行一定頻次的抽檢。
減排是減少二噁英的根本之路
制訂標準也是為了盡可能減少食物中二噁英的含量,所以歸根結底還是要回到減排這條路上來。
無論美國還是日本,在發現二噁英的威脅之后,在十幾年的時間里,都將二噁英的排放量降低了90%以上。
2005年美國環境保護署發表了“美國二噁英污染源清單和環境釋放——2000年更新”報告,該報告顯示1987年、1995年和2000年的美國二噁英年排放量分別為13949gTEQ、3252gTEQ和1106g TEQ,與1987年相比,2000年美國二噁英年排放量減少了約90%。
而日本更是在1997年到2006年的9年間,將向環境排放的二噁英降低了98%了。
由此看來,只要建立準確、動態的二噁英排放源清單,制定完善、針對性強的法律、規范、標準體系,采用科學、有效的二噁英污染控制技術,二噁英的有效減排是可以實現的。
中科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環境化學與生態毒理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鄭明輝曾在接受采訪時表示:隨著我國減排技術的不斷提高,二噁英的減排與其他常規污染物的協同減排變得更容易實現。
比如,近年來國家對氮氧化物的控制指標更趨嚴格,這就使得火電廠和垃圾焚燒廠增加了一些催化脫氮的裝置,而這些催化劑稍加改造就可以用于二噁英的減排。
而在二噁英減排這一問題上,也可以充分的進行國際合作,無論日本、美國還是德國,都有成功的二噁英減排經驗,中國應當吸取其中的經驗和教訓。不僅能讓空氣更清爽,也能讓餐桌更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