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KBV研究公司發布的相關報告顯示,到2023年,全球聯網汽車市場的規模預計將達到2562億美元,在此期間,市場的復合年增長率為31%。由此可見,車聯網未來市場空間巨大,然隨著其商業化進程的不斷加快,安全問題備受各國政府重視。
近日,我國工業和信息化部與國家標準委聯合發布的《國家車聯網產業標準體系建設指南》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成國家車聯網產業標準體系,而這一標準建立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要確保汽車在道路行駛中的安全性。
而事實上,過去幾年“黑客”通過網絡技術襲擊車輛的事屢見不鮮,涉及諸多品牌和車型。
2015年,兩名白帽黑客遠程入侵了一輛正在路上行駛的切諾基(自由光),并對其做出減速、關閉引擎、突然制動或者制動失靈等操控。事件一出業界震驚,克萊斯勒為了防止汽車被黑客攻擊,在全球召回了140萬輛車并安裝了相應補丁。
而在2016年,騰訊科恩實驗室曾上傳了一段“狂虐”特斯拉的視頻,在視頻中,黑客們實現了不用鑰匙打開了汽車車門,在行駛中突然打開后備箱、關閉后視鏡及突然剎車等遠程控制。而不久前據英國廣播公司報道,國內一家網絡安全實驗室的研究顯示,寶馬汽車的電腦系統存在14處漏洞,黑客可利用這些漏洞在汽車行駛時取得部分控制權。研究人員發現利用這些漏洞,黑客可以通過插入U盤、使用藍牙以及車輛自帶的3G/4G數據連接等方式控制汽車。目前寶馬正在修復電腦系統的漏洞。
此外,奧迪、保時捷、賓利和蘭博基尼等品牌亦均曾受到網絡安全的影響。雖然目前大多數網絡事件屬于白帽黑客模擬性攻擊,幾乎還沒出現過惡意襲擊案例,然事關生命及社會安全,未雨綢繆是必要的。而對于車企來說,關乎口碑和信譽,更是將車輛網絡安全其提到至關重要的位置。

除了車企外,汽車網絡安全現狀及前景也已引發了行業諸技術提供商的重視,并展開了系列探究。 “現在每輛車與云端及其他的設施都在進行連接,車與計算機、服務器都在進行信息的交互,因此絕對的安全是不可能實現的,但是仍可以通過預防,通過理解和應對,來實現最高水平的網絡安全。”大陸集團旗下伊必(Elektrobit)汽車軟件中國區總經理文英棠表示。此外,文英棠指出,“網絡安全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誰都無法知道未來三到五年甚至更長的時間漏洞存在于什么地方,因此必須要在全生命周期進行跟蹤和升級”。
聯網汽車必須建立全生命周期的網絡安全管理
|